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97年,是安徽省主要从事国家和地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单位。下设9个业务部门(基础地质调查所、矿产资源调查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所、物化探研究所、地勘信息所、地质遥感调查所、综合研究室、土壤研究室、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批准成立了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自然资源部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是一支集地质科研、生产和服务于一体的多学科、专业化技术队伍。

截止2020年2月,现有在编职工20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5人,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0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人(二级教授7人),博士13人,硕士9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先后有4个技术团队成功入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人入选第一批国土资源部杰出科技领军人才,1人入选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1人获“金罗盘奖”,1人获“黄汲清青年科技奖”。5位优秀的年轻人才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直机关“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和“安徽省地矿局技术能手”等称号。公开出版专著3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900余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3项。

作为基础地质工作主力军,累计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9幅,13万km²;1∶5万区(矿)调109幅,4.8万km²;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11万km²,1∶5万地球化学调查12幅,4800km²;1∶5万环境地质调查14幅,4000km²,先后两期共承担完成了西藏艰苦地区3个图幅的1∶25万区调,填补了该地区地质调查的多项空白,被国土资源部授予“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单位”称号。承担了3轮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安徽省区域地质志》等。矿产资源勘查成果丰硕,累计共探明大型矿床5个,中型矿床7个。庐枞地区深部发现泥河铁矿,被评为全国“2008年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由勘查工作实践总结的“泥河模式”、“泥河速度”、“泥河精神”得到国土资源部表彰。

有关大别造山带的研究,在国内独树一帜,影响广泛,首次在大别山变质榴辉岩中发现金刚石,属世界首例。“安徽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总结出了:“背景控矿,构造为主;多因成矿,岩浆为主;多期成矿,燕山为主;多位成矿,浅层为主”为核心的多元复合成矿理论。两个全国首批深部矿调示范项目开展了深部3D成矿地质结构和示矿信息调查,实现了矿集区“透明化”。

在安徽率先开展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城市地质调查、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环境演变调查评价等工作。通过“数字国土工程”建立了全省1∶50万、1∶20万、1∶5万的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20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近年来,我院主动对接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担当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相关工作。承担的安徽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安徽省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省政府重点项目,受到了国家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表彰。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先后被安徽省委授予“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勘行业先进集体”、“全国模范地勘单位”,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单位”,连续7届获“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称号等。

    00条记录